首页

搜索 繁体

第83章(1 / 2)

说到募兵,谢宜瑶想起数年前她初到襄阳时,谢冰组织的募兵正是如火如荼。想来她身边对这件事最能有自己的看法的,就是那个人了。

于是她唤来了裴贺。

谢宜瑶开门见山:“如果当年在襄阳,你没有被我带走,或者被侥幸官府放走,因此身份只是逃入南境的普通流民,你会考虑真的参加募兵吗?”

谢宜瑶知道裴贺的抱负,他不可能心甘情愿平庸一生。

但以裴贺的身份,除非天降奇缘,否则不可能走得通文官这条道路。这也是为什么谢宜瑶当时敢将他收入麾下,因为知道他没有别的选择。

“兵家子固然不被看得起,但战场是最公平的地方。”裴贺将四年前的心境缓缓道来,那对他来说已经是很久之前的事了。

谢宜瑶猜的不错,裴贺当时心里想到的,确实第一步得先从军,以谋取上升的可能。

他从前北燕虽然没有参军的经历,但也多少跟着军队呆过一些时间。参与招募的兵士和兵户不同,他们有上升的可能,也有离开的可能,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家人不必一起入兵户。

当然,彼时的裴贺不需要考虑家人的问题。

裴贺继续为谢宜瑶分析着:“而且募兵作为自己的选择,是主动选择去争取优越回报,将士们的心态也会积极。但兵户出征是一种义务,是被迫的,肯定会更加抗拒。”

谢宜瑶在纸上认真记着,头也不抬地问:“北边呢?以你早年所见,南北兵制有哪些区别?”

在不少南人眼中,北人好似人人都会骑马射箭、骁勇善战,随时都可能踏长江而来。

但谢宜瑶知道这只是一种过于神化的想象,先别说如今的北国胡汉杂居,就连都城都迁到了南边,即使她从未踏足过北国的土地,也知道他们如今和南人也没有过多不同。

说到底,都是肉做的人罢了。

何况南人也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实在不必妄自菲薄。

裴贺对北燕的军事确实有一定的了解:“他们也曾经试着实施世袭的兵户制度,但近几年来多依靠招募士兵。当然,部族的军队也依旧存在,但早就不是

主力军了。”

谢宜瑶点头,示意她听明白了。

虽说她如今还是只是个公主,却也开始思考起更为广大的问题,若是执意内斗,生生消耗掉南楚的势力,绝非上策。

南北之间不可能一直这样平和下去,他们也不能一成不变。

京口兵将(十) 谢宜瑶是被屋外的鸟雀……

因着公主随侍的身份, 裴贺只能在营帐外等候,没能亲眼目睹谢宜瑶是如何与那些流民沟通,又与周禄商议的, 从头到尾他也只听去了谢宜瑶和周禄在点将台上的讲话而已。

所以谢宜瑶还是费了番工夫, 才给裴贺讲明白流民逃亡和宣布改制的原委。

听完, 裴贺叹道:“张别驾查案倒是利落。”

谢宜瑶摩挲着茶杯边缘,淡淡道:“他确实很擅长这些。之前陛下也跟我提过,张宏刚踏入仕途的时候,在地方上做官,凭借一双慧眼认定前任官员敲定的犯人是无辜的, 并为他洗清了冤屈, 从此名声大振。”

张宏这个人的优缺点都很明显,虽然确实拥有实实在在的能力,也很擅长与人交际, 但一旦遇到大场面就容易慌神,乃至于影响判断。

谢宜瑶抿了口热茶, 继续道:“我今日去见过主犯了,你说巧不巧, 他们一共也是五个人。”

裴贺知道谢宜瑶又在故事重提了。

她说“巧”, 是因为咸宁二年北燕派到南楚的“探子”,人数也是五, 而裴贺就在其中。

“无巧不成书, 这样的事也是有的。”

裴贺的回答如此平淡, 谢宜瑶自然没有尽兴, 因此继续调笑道:“其中还有个人,不仅年龄与嘉言相仿,而且也像得很呢。”

裴贺终究是没能维持住镇定, 满是不愿地嘟囔道:“怎么殿下前头说陆小将军像我,现在又冒出个人来也像我,天底下竟有这么多人和我相似的人。殿下到底是怎么看我的……”

空穴来风,谢宜瑶的话虽然有故意惹裴贺的成分,却也不是没有道理。

她解释道:“我指的是心性。年轻人那种天不怕地不怕,却又希望得到别人认可的样子,你们身上都有。”

这种心性偶尔也会让谢宜瑶觉得自己的灵魂也回到了和这副年轻的身体同龄的时候。

裴贺琢磨着谢宜瑶的话,觉得她大概是在夸赞他,但很快又觉得奇怪。

“要说年轻,殿下也只比我大几岁,比那陆将军还年轻呢。”

谢宜瑶这才发觉自己话说得不妥了,她是把谢况、周禄当做了同龄人,这样一来裴贺自然就是她的小辈了。而她实际上已经度过了五十多年的生命这件事,现在除了她自己和灵鹊,还不曾有人知道。

平时她也会多加掩盖,但在飞鸢、沈蕴芳这样的心腹面前,难免会疏于防范。聪明如沈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